那些我们瞧不起的小生意:利润居然这么高
那些我们瞧不起的小生意:利润居然这么高
看起来很“土”的一些小生意其实赚大钱。在大家汗流浃背找工作,挤破头皮往国企、外企里面进的时候,烤肉店、海鲜摊、沙县小吃店、骨头馆、卖手抓饼的、擦皮鞋的、卖馒头的却在日进斗金。
1、烤肉店:一天晚上最多挣3万块
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烧烤区,每天交通晚高峰过后,这些烧烤店都在自家门前的人行道上,摆桌子放凳子,支起炉子烧起炭,热热闹闹的大排档就此拉开序幕。
沈阳的一家烧烤店老板说: “我这里的肉都是真材实料,吃的客人多,当然就赚钱。最赚钱的时候是每周五晚上,最多赚到3万块。”有些烧烤店老板直接肉食厂购买牛羊肉,平均价格能比农贸市场售价便宜五六块钱。以每天卖得最多的牛肉串来说,购买每斤牛肉的价格是25元、牛油是10元/斤。
每3斤牛肉加2斤牛油,能穿出将近200串肉串,平均成本0.475元/串,再加上腌肉料、烤肉料和3分钱的竹扦,成本将近0.6元/串,每串卖1.5元,毛利润达到150%。羊肉串的成本和牛肉串差不多,每串卖到2元钱,利润很高,但是走量比较少。
在肉类产品中,鸡肉类也比较赚钱,以烤鸡头为例,零售3元/串,每串上有3个鸡头,实际成本仅有1.5元。而熟筋、板筋这类,成本能达到1.1 元/串,售价为2元,毛利润不到100%。刨除房租、人员工资、火炭、水电煤气等成本,总体算下来,每天营业额的一半就是纯利。
2、海鲜摊:毛利润达到200%
沈阳的黄老板介绍说,海鲜的利润确实挺大。以黄蚬子为例,饭店批发价是12元/斤,2斤能做3盘,每斤食材的成本在8块钱左右。水煮是最省事儿的,不用额外增加成本,而如果是烧烤或者辣炒,加的辅料就多,但每盘成本也就10元钱左右,零售价是30元/盘,毛利润达到200%。
但是海鲜的损耗比较大,要是当天晚上卖不出去,第二天就全死了,搞不好还得赔钱。
在沈阳,海鲜烧烤最赚钱的,当属小宋烤对虾店。每只虾纯利润为1元,旺店每天能卖出去8000只到1万只虾,每天光卖对虾就能纯挣万八千块钱。再算上其他烧烤和啤酒的钱,每家店每天最少都有两三万元的收入。
据说这家店的加盟费目前已经炒到了40万元左右。黄老板建议,没有做过海鲜生意的人,别轻易碰这行,因为投入的食材成本大,还不易储存,如果烂在手里,那就是一笔大亏空。
3、骨头馆:光卖毛豆一天能赚千元
在沈阳铁西区虹桥路上的一家骨头馆,每桌客人点的第一盆大骨棒18元、第二盆就要28元。每天晚上,这家的大排档都是这条街上最热闹的。老板透露说:“其实酱大骨真不挣钱,就是打着这个招牌。大排档期间,最赚钱的当属毛豆、鸡架、啤酒这些配搭儿。”
大排档里少不了煮毛豆和盐水花生,这家店的价钱是6元/盘。在农贸市场上,毛豆和花生的批发价每斤都不到3块钱,一斤毛豆或者花生通常能装5盘,每盘的成本只有0.6元,利润却高达5.4元,按一晚上卖出去200盘计算,光是毛豆、花生就能赚1000多元。
酱大骨的售价是18元/盆,每盆重量在1斤左右,单纯骨头的成本是八九块钱,再摊进去液化气、调料、房租、人工、水电、损耗的费用,每盆也就能挣个3元钱左右。而如果是卖鸡架,6元/个,成本则为3元/个,利润高达100%。此外,这家店比较赚钱的还有啤酒,每名客人喝三四瓶很正常。
零售价6元 /瓶的啤酒,成本是3.25元/瓶;零售价4元/瓶的啤酒,成本是1.875元/瓶,基本都是喝一瓶赚一瓶。就连不起眼的矿泉水,毛利润也能达到 270%,比如24瓶一箱的矿泉水进价是13元,平均每瓶0.54元,一般卖到2元/瓶。如果是卖1元钱的纯净水,利润大概是80%,不过数量比较少。
4、沙县小吃:月纯利5万元 推高沙县房价
不起眼的沙县小吃都要筹谋上市了。有人曾算了一笔账:开一个60平米以下的店面,每月租金约3000元,物料成本8000元,员工工资5000 元,水电费和税费3000元,合计成本约2万元。只要选准位置,每天接待130人,每人消费10元,月营业额约4万。若是100平米以上的店面,能达到月纯利5万元。
来自沙县小吃办的数据,沙县小吃产业年营业额超过40亿元,小吃行业收入占据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%以上。
沙县经济全力打着小吃牌。从1997年开始,每年一届小吃文化节。投资小吃文化城,开发旅游项目。
据介绍,在沙县每10个农村劳动力,7个在做小吃。到2010年,在外从事小吃业的户数达1.9万户、5.5万余人,约占全县总人口的22%和农村劳动力的60%。
有了钱的沙县人,回到老家购房购车。据报道,沙县的商品房,近六成都是小吃业主购买的。沙县房价目前约六七千元每平方米,高出附近县市近2000元。
而因沙县人车买得多,甚至车牌号不够用,借来同属三明市的其他县市的车牌号。
5、重庆大学生卖手抓饼,年收入250万!
你曾经在北城天街小吃街吃过台湾手抓饼吗?这家不到10平米的小店老板竟是一位刚刚毕业的90后大学生。禹化普大三时就当上手抓饼小老板,在两年时间里发展了4家直营店、1个加工厂和8家加盟店,年收入达250万元。
每天下午4点,在北城天街小吃街店门口,已经有五六个白领在排队。放面团、煎鸡蛋、配作料……三分钟后,两个手抓饼新鲜出炉递给了前面的顾客。和传统烙饼不太一样,这个饼千层百叠,面丝千连,外层是淡淡的金黄色,内层柔软白嫩。
禹化普的北城店是两个月前开的,虽然租金掏了1.3万元,但是却成了店里的活招牌。北城店现在每月能卖1.5万个饼,凭借这样的人气,禹老板在月初迎来了三位新的加盟商。
禹化普说,从去年的5个加盟商情况来看,基本4个月就能盈利。加盟费收1万元,门店3-10平方米即可,租金价格通常在3000元左右。扣掉原料、房租、水电煤及人工费用,按每家店最差卖300个饼算,一个月的纯利润平均为8000元。
一开始,禹化普想做连锁直营模式,但当他们拥有第三家直营店时,开始打磨品牌。想要与大品牌竞争打开这个细分市场领域,必须吸引加盟商。
“每卖一个面团给加盟商,他们赚8毛,我们只赚五毛,薄利多销。”禹化普说,按10个月算,5家加盟店每天至少购买2500个面团,一年仅靠卖面团营业额能达到100万元。
6、沈阳大学生创业当“擦鞋哥”月赚1.5万元
两年前,沈阳人李洪福从天津轻工学院本科毕业,学电子商务专业的他也和多数怀揣梦想的同学们一样,将人生的落脚点选在了大城市。从天津到杭州,再到青岛,他整天穿着职业装和皮鞋穿梭在各个知名企业中。“工资不高,压力极大,每天拖着疲惫的身体行走在大城市的灯火辉煌中,总感觉这样的城市不属于我,我也不属于这样的城市。”
严重缺乏归属感让李洪福对自己的人生开始了认真的思考。“之所以留在大城市继续那个看似体面实则痛苦的梦,就是因为自己放不下上过大学这个事实。”
一个偶然的机会,李洪福发现擦鞋这个领域很有潜力。在进一步做了考察后,他发现了里面的商机。“现在的90后多数自理能力都很差,穿的高档鞋根本不会或没时间去打理,而且现在奢侈品的需求加大,许多高档鞋、包、衣服的后续保养都是个空白。”
李洪福说,这个发现让他产生了回老家创业的冲动,并开始去一些擦鞋店考察,并四处偷师学艺。
李洪福的“大学生香薰洗鞋店”在于洪区松山路低调开张。近30平方米的小店,他既是擦鞋工,又是老板,每天忙得团团转。最辛苦的一次,是除夕前的一天,他从5时起床擦鞋,一直干到24时。
“在小店打烊的那一刻,我的身体累得像散了架,但望着地上那些已经光鲜亮丽的鞋,我的心里有了极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。”李洪福说,他之所以将“大学生”三个字加到店名中,就是想告诉所有顾客,他这个擦鞋工是个大学生,大学生没什么了不起,也可以为别人擦鞋。
免责声明:商铺通信息网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,本网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、排版、编辑,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。